4月22日至29日,武汉大学西迁实物展在松柏楼三楼会议室展出。这些珍贵资料由乐山民间收藏家张旭东先生收集整理,包括当时的真人照片、影印资料、手稿、诗歌、期刊、学术文章等共计170余件,为美术学院师生打开了历史的一扇窗,为纪念武大西迁创作提供了宝贵元素和灵感。
八十多年前为了争取中国北部、东部的战略力量转移至西南大后方,在武汉会战前夕,军政机构、工业设施、文化文物单位、学校,以及广大抗战人民展开了悲壮的自存自强的举国西迁运动,迁徙人数已无法准确统计,有一千多万至三千多万之说。
武大西迁是抗战西迁运动的一部分。约1200多名武大师生冒着日机轰炸,溯长江而上,一路迁徙到民风淳朴、物产丰富的蜀地乐山,在这里延续了长达八年弦歌不绝的珞珈故事“乐山精神”。西迁乐山期间,在民族自觉自强的艰辛历程中,从珞珈山经幽幽三峡到古城嘉州,铭刻下了他们青春的印记,有的师生永远埋骨在了巴山蜀水。后来在这1200多人里,走出了十二位共和国院士。
武大西迁纪念碑碑记:“蜀山苍苍,楚水茫茫;文脉贯通,共饮一江;嘉州八载,松柏傲霜;珞珈百年,桃李芬芳;劫波度尽,学道恒昌;乐山精神,地久天长。”言简意赅有千斤之重,正是对那段历史的最好注脚,让乐山精神烛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