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图/王进修)为深化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推动数智技术与设计教育深度融合,9月26日下午,美术与设计学院在滟澜洲天籁里江棠会客厅举办2025年秋季设计类专题教研活动。会议由副院长任素梅主持,院长熊火花、党委书记王孝琴出席,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产品设计三个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研讨。活动围绕“数智赋能设计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及“产教协同育人”三大主题,通过“主题发言—分组研讨—校企沙龙”三环节,共谋设计类专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活动伊始,副院长任素梅以“数智时代设计教育的挑战与机遇”为题,提出设计教育需从“技能传授”向“创新赋能”转型。她强调,要构建“AI+设计”教学新模式,通过智能工具提升学生创意表达效率,并鼓励教师探索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分组讨论环节,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三个教研室围绕“数智工具应用”“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评价改革”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提出构建“AI辅助设计工作坊”,通过智能算法优化排版、配色等基础技能训练,同时开发“虚拟展览平台”展示学生作品,增强教学成果可视化。环境艺术教研室针对传统教学痛点,探讨“VR场景模拟教学”方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历史建筑修复、室内空间设计等场景,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产品设计教研室聚焦“跨学科协作”,提出与计算机学院合作开发“智能产品设计课程模块”,融入物联网、3D打印等技术,培养学生复合型创新能力。产品设计提出深度产教融合模式。
活动第三阶段,学院与天籁里文化创意产业园联合举办“数智设计成果交流沙龙”。企业代表展示了“智慧城市导视系统设计”“非遗文创数字化开发”等实践案例,并与教师探讨如何将行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双方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共建“数智设计联合实验室”,企业工程师将参与课程开发,提供真实项目案例供学生实践。
最后学院院长熊火花在总结中指出,本次教研活动“既明确了数智化改革方向,又通过校企互动拓展了育人资源”。她强调,下一步需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建设“数智设计课程资源库”,整合AI工具、VR案例等优质资源;二是建立“学生创新作品大数据档案”,跟踪评估设计能力成长轨迹;三是推动“数智设计示范工作室”校企共建,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此次教研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美术与设计学院设计教育正式迈入“数智融合、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学院将以此次研讨为契机,持续深化教学改革,通过“技术赋能课程”“产教融合育人”“文化浸润设计”三大路径,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善用数智工具、传承文化精髓、引领创新潮流”的复合型设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