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实践教学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实践教学 >> 正文

聚焦数智赋能与人才培养创新——美术与设计学院开展师范类大专业教研活动

日期:2025年09月19日 17:20    浏览量:次    作者:陈弟伦

本网讯(图文/陈弟伦)为深化师范类专业教学改革,推动智慧教育赋能人才培养,9月18日,美术与设计学院在滟澜洲春漫里,组织召开了2025年秋季师范类专题教研活动。会议由副院长任素梅主持,学院党委书记王孝琴、院长熊火花出席了会议,书法、国画、西画及综合共四个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研讨,本次教研活动包含“大专业教学研讨——教研室分组讨论——校企合作交流”三环节,共谋学院师范专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大专业教研共商改革方向会议首阶段聚焦师范类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王书记提出,学院要紧扣我校“数智赋能改革年”主题,推动学院教学改革及发展。她强调“智慧课程不是技术堆砌,而是要引导学生利用数字化工具形成个性化创作风格,实现技术赋能艺术,传统对接现代的转型”。

副院长任素梅从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以及当下数智赋能在美术学、书法学专业该如何去着手?并在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与数智化课程建设两方面提出了探讨,并鼓励教研室老师积极加入学院数智教学团队。袁瑜老师补充建议,提出通过课程数据动态收集与循环开发,构建“教—学—评—改”一体化智慧体系。陶继峰老师结合教学实际指出,提出对师范生培养需强化“教法课”与“实践课”的联动,通过智慧平台实现教学能力可视化提升。

分组研讨细化实施路径在教研室分组讨论中,各专业教师针对智慧课程建设、超星平台应用、以赛促教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美术学组提出构建“分层智慧课堂”,利用超星平台实现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拓展的全流程管理,并计划通过“智慧教学比赛”激发师生创新活力。书法学组聚焦传统技艺的数字化传承,探讨如何将AI分析、虚拟仿真等技术融入书法教学。教法改革组围绕“新旧交替期教师能力提升”展开研讨,提出通过“老带新+跨学科协作”模式,推动青年教师快速掌握智慧教学工具。

校企沙龙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活动第三阶段,学院与滟澜洲艺术设计中心联合举办“智慧设计成果交流沙龙”。企业代表展示了“智慧社区艺术改造”“非遗数字化传播”等实践案例,并与教师探讨如何将行业前沿需求融高校人才培养。为接下来,校企之间的紧密结合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院院长熊火花在总结中指出,此次教研活动明确了智慧课程改革的方向,又通过校企互动拓宽了育人视野。她强调,下一步需重点落实三项工作:一是加快超星平台课程资源库建设,二是建立师范生教学能力大数据档案,三是推动“智慧课堂示范基地”校企共建。

本次教研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美术与设计学院师范教育正式迈入“数字赋能、智慧育人”的新阶段。学院将以此次教学研讨为契机,持续深化教学教改,通过智慧平台建设、课程创新、产教融合三大路径,培养更多“善用技术、传承文化、创新实践”的高素质人才,为基础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