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图/刘善军 张琪琛)3月28日上午,美术与设计学院联合乐山市美术馆举办的学术沙龙——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在地域脉络下的叙事与新解,在乐山市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
学术沙龙特邀历史学博士、美术学博士后、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文超作为主讲嘉宾。同时,还邀请到乐山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曾杰,诗人、作家徐燕平,乐山师范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向珂,今古传扬艺术空间负责人、策展人李芳,美术与设计学院中国画教研室主任高斌、书法教研室主任刘善军,乐山市美术馆党委书记吴洵杰等,共同就中国书画艺术的地域性问题展开学术交流。美术与设计学院书法专业2023级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
交流过程中,王文超对中国文化艺术地域性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他指出,地域性自古以来就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中国书画史的演进过程中,地域性风格与艺术家的个人风格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画卷。他强调了地域性在当今学术研究的重要性,认为地域性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方法和对象,还能够让我们从传统的材料中发现新的问题,从而推动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王文超老师的分享深入浅出,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践的广度,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受益匪浅。他鼓励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要勇于突破地域性的限制,从传统的土壤中汲取养分,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在吴洵杰的主持下,嘉宾们展开了热烈讨论。徐燕平强调书法的文化性,应当辨证看待书法的艺术性质;曾杰以四川代表性艺术家李琼久、何应辉为例论述书法的地域性;李芳从策展的角度谈论了地域艺术的传播;向珂引用中外哲学家的观点,如孔子“君子怀德,小人怀土”等,谈论了地域艺术的局限性,认为地域性不应局限为本地的地域性;高斌从国画创作的角度强调探寻符号形式的重要性;刘善军对书法专业建设过程中发掘地域性资源以改革教学的举措进行介绍,并从个人书法创作的角度,剖析自身如何利用不同地域的文化资源实现书法艺术的创新。
提问环节,学生们踊跃提问。王文超针对专业学习经历的问题,坦诚实在地谈论了自己大学以来的学习和成长经历,其学术态度、尊师重道的品质都为在场学生树立了良好榜样,他从硕士、博士、博士后到进入中国美院工作的经历,为在场同学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起到引领学生发展的指导作用。
下午,美术与设计学院举行特聘教授聘任仪式,聘请王文超为学院特聘教授,学院党委书记王孝琴、副书记赵元为王文超颁发聘书。王文超博士为学校题写“弘毅自强,笃学践行”的校训。
本次学术沙龙是美术与设计学院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参与学生表示学术沙龙信息量大,拓宽了学习思维与学习方式,收获颇丰。未来,美术与设计学院将继续加深与乐山市美术馆的合作,探索多种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术交流与实践锻炼,提升学生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