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图/曾清)2025年3月31日 ,上午9时15分,乐山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门涛教授在弘毅楼610教室开展了一场题为《微课智能制作》的公开课,吸引了校内教师、教育技术研究者及学生参与。本次公开课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展示了如何利用智能工具高效合成微课教案、课件、虚拟形象、声音,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创新思路。
本次公开课授课对象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2023级学生,授课内容来自于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微课制作》。门涛教授利用超星在线平台,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工具,全程用手机控制PPT播放、签到、问答、讨论、选人、投票等各个教学环节,开展混合式教学。他从传统的微课制作技术开始,一步一步引导同学思考,在微课的各个制作环节,融入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目前微课制作工作量大、老师投入精力过多、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在引入DeepSeek完成前期选题、教案设计、讲稿生成、PPT制作之后,门涛老师着重引导大家探索人工智能工具在声音处理和视频处理方面的应用,通过多个工具的验证,并结合自身的研究,探索出声音克隆+数字人播报的批量高效微课制作模式。该模式是门涛教师团队自主研究的技术路线,目前已经提交了发明专利申请,相关研究也在SSCI期刊发表了论文,并授权了国际专利,这既是课程团队长期致力于教学技术研究的成果,也是科研反哺教学的典型应用。
在实操环节,学生和教师参与问答,并就技术适配性、数据安全等问题展开讨论。门涛特别演视了利用腾讯智影和剪映软件,分别以不同技术路线,实现高质量微课制作的过程,并再次强调:“AI是工具,而教育的目标始终是人的成长”,同学们也深刻认识到“AI不会取代人类,但是会取代不使用AI工具的人” 。
此次公开课是美术与设计学院践行学校“数智赋能教育改革年”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彰显了学院在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的探索,学院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各专业教育教学活动,走出一条符合学院实际的改革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