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校友风采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之窗 >> 校友风采 >> 正文

刘媛:投身彝乡 照亮乡村教育之光——2013届美术与设计学院校友、乡村振兴教师

日期:2024年11月08日 17:42    浏览量:次    作者:刘媛、赵元

人物简介:

刘媛,四川青神人,乐山师范学院2009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凉山州美姑县一级教师,曾获2019“马云乡村教师奖”。


在四川凉山州美姑县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上,有一位支教老师用她的智慧与爱心,点燃了孩子们求知的火花她就是刘媛老师一位来自城市的教育工作者,却选择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踏上了凉山州美姑县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她深知教育的力量,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里的孩子们带去知识与希望。2014年,刘媛参加社会支教组织的支教活动来到拖木乡地莫教学点,教育资源的匮乏,师资力量的薄弱,导致学生们接受教育的机会十分有限。然而,刘媛老师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吓倒,她带着满腔热情和爱心,踏上了这片土地,开始了她的支教之旅。

初心与使命:刘媛老师的选择与启程

2014她来到地莫教学点时虽然直线距离县城不远,但是没有直达到学校的公路需要从另外较远的地方绕。当时学校没有公办老师都是支教老师,所以学生和家长很热情,一路过吊桥、坐敞篷三轮、再步行翻山越岭,一直都有学生和家长的帮忙。她还清楚的记得,当时是从大山下往上走,穿过一片树林,在树林里就清楚地听到孩子们在操场唱歌的声音,伴随着歌声越来越近,终于见到了学校,一间黄黄的泥土房,前面竖着一根木棍当旗杆,鲜艳的国旗正迎风飘扬。顿时百感交集很是感动,心想:哇,真跟照片一模一样!走到后面才发现幸好还有3间小板房就这样开始了支教生活刚开始只是想试试看是不是跟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是否一样,可理想毕竟和现实不同,在山上经常停电没水,风沙大,冬天还特别冷,种种困难磨灭了她的信心。第一学期结束,她就决定不再来,后来因为第二学期支教组织老师没招够,眼看学生即将没有老师上课看着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还是决定留下就这样慢慢的学生越来越熟,也找到了归属感和幸福感,便在第二学期考取了当地特岗教师也是天意最终选择岗位时,备选名单里居然有现在的学校,虽然她名次在前,但毫不犹豫的还是选择了这所学校。就这样一学期又一学期的过去,特岗教师转成了正式教师。

刘媛说这里的学生,就像自己的弟弟妹妹,看见他们成长,见证他们的进步,享受他们带给自己的快乐。就这样简单的教一辈子书,也是人生的幸福。刘媛认为在山上精神上的享受可以弥补物质上的缺乏。

点燃希望之光:刘媛老师在美姑县的教学实践

2014年在支教老师来之前学生基本都在家放羊、放牛,辍学在家,少部分在其他地方就读。刘媛老师来后,把一百多名学生分成了两个班进行教学。当地最缺的不是美术老师,而是语文和数学老师。刘媛因此担任起了语文的教学。

当地都是彝族,大家讲彝语,语言不通,刚开始讲话开会之类,大多要普通话好的学生翻译学生基础较差,所以成绩一塌糊涂,平均分二、三十分算不错了。随着时间的过去,一代一代支教老师的坚守与努力,现在的学生最大的变化就是普通话,能说流利的普通话村里组长有事也经常让学生帮忙翻译普通话变好后她们的教学也能顺利进行了,随之而来大家的成绩也越来越好刘媛所带年级,她从学前班开始教,一点一点从简单的儿歌开始教他们说普通话,从最开始平均分二三十到平均分能上六十,今年她所带毕业班语文平均分更达72分,成绩在全县一百五十个班级中名列前茅。这样的分数不低于美姑县城的学生,对于乡下教学点的彝族孩子来说实属不易。

刘媛的教育理念就是简单快乐地学习。作为老师不要给学生施加太多压力,特别是成绩差的孩子,也特别是这里的彝族孩子。让他们自己慢慢来适应学习,如果一开始给他们太大压力反而会适得其反,使本来就不爱上学的他们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辍学。她们班一个女生刚开始时完全听不懂普通话自己名字都是画圈圈,刘媛从来不给她压力,慢慢地,她从画圈圈变得能写一两个字到正常写字,后来会主动来跟老师说话,虽然成绩还是不好,但是她在慢慢变好,这种变化让刘媛很感动就像自己亲手种下的种子在发芽长大。当然成绩好的同学,会要求比较严格一些。

跟学生在一起,刘媛说她觉得自己更像他们的“朋友”或者“姐姐”。除了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很多生活上的事情也愿意帮助学生,有的学生不与家里人诉说更愿意向她倾诉。当然在生活上她说学生帮助自己也不少,学生有时候反而是她的“小老师”,比如生火做饭之类的能力学生比她强多了。有时候学生更是心情的“开导大师”当她不开心或者在山里坚持不住时,学生那一张张笑脸、一声声问候、一束束鲜花、一袋袋土豆甚至是一封封信,都能立马直击她内心最柔软之处让她更坚定的愿意留下来

教育无界,爱心无限

现在国家政策好,村里通路了,村民也搬进新修的房屋中。刘媛所在的老学校也新修了校舍,学生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学生人数也变得更多。从最初两个班到现在五个班由于老师教得好,一些外村外乡的学生都愿意到这个学校来上学。她班上学生,三分之二都是外村外乡的学生。有一个女孩,走路上学单程要两个小时,但仍然坚持每天9点来上学,成绩还非常优异,语都能考八九十。学生父母不想让女儿那么累,想让女儿在附近就学,但学生说“想让我去家附近上学,除非那里老师有我的老师教得好”刘媛觉得这就是对他们老师最大的肯定吧!

刘媛说,一开始来这时,学生卫生习惯很糟糕,脸和手基本都是又脏又黑,在公益组织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每天刷牙洗脸甚至都开始爱臭美了。组长也经常说他们学校学生变化大,除了学习变好外还越来越爱干净了。还有以前学生生病,家里人喜欢做“迷信”觉得请毕摩回来念一念病就会好,拖着拖着反而会耽误了医治,加重病情。现在学生知识多了,自己也知道生病应该及时去医院,同样也会告知父母正确的做法,不像以前那样愚昧无知。现在村里人只要向别人提到这所学校都是一脸骄傲,家长们也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不再什么也不管。

生活中喜欢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或者判断他人。说的最多的就是“那里条件那么艰苦,你们不可能一辈子呆在那吧,得想办法调回家啊”但对于刘媛来说,每个人追求的生活终极目标不就是让自己幸福快乐吗?她现在身边围绕的一切都是让自己感到幸福快乐她觉得自己是有价值是被需要的,还需要做什么改变呢!在山上幸福反而更容易获得,对她来说有水、有电、有信号、身边有爱的人就是最幸福的一天有理想的地方,哪里都是天堂。

刘媛老师的支教事迹不仅感动了当地的村民和孩子们,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她的无私奉献和坚持精神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楷模。她的支教经历不仅改变了美姑县孩子们的命运,也为我们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精神力量。她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乡村教育的路,正因为如此,2019年,她被授予“马云乡村教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