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校友风采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之窗 >> 校友风采 >> 正文

刘文:星空艺苑 生命坐标 ——1989届美术与设计学院校友

日期:2024年11月08日 19:28    浏览量:次    作者:刘文

人物简介:

刘文,男,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文学硕士,深圳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乐山师范学院美术系1989届学生,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深圳画院签约画家,第二届广东画院签约画家,中国农工民主党四川省诗书画院画家,中国油画肖像研究院副院长。

大渡河畔:采摘艺术之果

刘文1987年考入乐山师专美术系。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在他们这些学子心中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实验的色彩,给了他们无限的向往和无限的挑战。

刘文在校时也正是85思潮大举介入大学的时候,学生们在老师的倡导下,走进图书馆或书店阅读了一些经典文学、诗歌、散文,阅览了一些西方油画作品,这些大师级的作品给他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通过阅读经典、阅读大师,使他们能站在更高的文化层面上进一步跋涉和攀登。

刘文的班主任陈幼林老师,性格开朗随和,与班级的大龄同学年龄相差不大,亦师亦友,与同学们真正打成一片。30多年来,一直与87级这个群体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一直关心着同学们的生活、工作情况,一直鼓励着全班同学在艺术之路上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共同采摘艺术之果。

大学生活五彩斑斓,刘文在校时学生社团群起,学生活动轰轰烈烈,文学社、艺术社,吉他社、冬泳社,交谊舞等等都在向学子们招手,同学们在这里跳舞,演话剧,谈理想,寻爱情,少年儿郎,激情飞扬。夜渐渐深了,大渡河边的小船已经靠岸,遥望太阳岛上的炊烟袅袅,北斗山的路灯在黑乎乎树影中摇曳,刘文与几个同学围坐在校园路边的条石上弹奏着吉他,《小夜曲》的旋律交感着校园的静谧,仰望头顶的星空,让思绪钻入灵魂的深处。

刘文进大学第一学期的课余时间就是给乐山师专学报做美术编辑,为校报设计提花,设计每期插图等。校园的文化建设,给了刘文成长提升的空间,他也为学校的建设尽了一点力。乐师这方土地,这片星空,就像一面澄澈的镜子,映照着刘文的人生轨迹,也成了刘文生命的坐标。

在乐师的那些年,刘文时常会在校园石板路边的石凳上,或坐或躺,仰望着校园的星夜,在这里平抑躁动的灵魂,在这里寻求生命的启示,在这里寻找人生的新起点。乐师毕业后,刘文继续绘画创作的欲求从未停止,工作之余也弄弄油画创作,后来到广州考上了广州美院油画系的研究生,潜心绘画艺术的深造,毕业后到了深圳大学,走上了培养新一代艺术学子的路途。刘文很幸运,教学的课程是他十分钟爱的绘画,教学与创作相得益彰,创作的油画作品入选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届展,30次入选国家级美展、获国家级、省级展优秀奖、入会资格、金奖、银奖、铜奖等,为他的艺术人生着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86、87级老师和同学们

艺苑初心:办最好的美术专业是老师一生的夙愿

刘文是乐山师专美术系成立后招生的第二届学生,当时学校的师资力量还不足,教学以本校教师与聘请川美与其它校外教师和画家共同任教完成。美术系支部书记马知行先生建议学校首先壮大师资队伍,广纳人才。他对教务处长罗加云先生说:“在乐山办最好的美术专业是我一生的夙愿。”因此,各路精兵强将被抽调派驻到这里任教。系主任黄一平教授是从川美调任的,川美的张方震、冯星平、黄惟一、李景芳、彭邦一等,这些国内很有影响力教授被聘请来上课,让学生看到了希望,让学校看到了未来。那时的美术系刚刚成立,教师学生都充满激情,绘画氛围浓厚,同学们你追我赶,不断学习绘画技术,寻求艺术境界,整个校园热气腾腾,欣欣向荣。

刘文毕业创作《老阿母》1989年3月


                                                                           刘文老师作品


1987年,刘文刚进校,冯星平教授讲授结构素描。他的讲解与示范至今还历历在目。冯教授教学思想的核心是“相对反映对象”。他指出:“不论物体的自然形态如何,总是从属于艺术家为表现自身的审美观与精神世界所具体采取的一种形式”。为阐述这一观点,冯教授以艺术造型中的结构因素作为突破口,提出了“结构观点”。冯教授的“结构观点”不是一般的“结构概念”,而是赋予结构以“双重意义”,即不但要看到物象的自然形态,还要将自然形态的结构升华为艺术形态的结构,强调透过物体的表面形状,抽象出形体的本质,进而从概括的艺术形体中,抽象出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这就触及到艺术的本质——视觉语言的纯化问题,素描的关键就是要从艺术的本质出发,而不是从自然现象出发。冯教授的素描教学,在校内外已形成极大的影响。凡是聆听过教授教诲的人,无一不对教授那新颖、独特的艺术见解、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精彩非凡的示范作品所激越、所折服。学生们都把能面受冯教授教诲和指点当成习画生涯中的幸事。冯教授的素描思想对刘文的绘画创作有很大的启发,即创作中首先要解决生活向艺术的转化关系。

诗与远方:师生艺术追求的诗情画意

1988年夏天,黄惟一教授教带领86级与87级学生一同去川西草原风景写生,这次写生让刘文获益匪浅,使他在绘画中获得很大提升。黄教授作画时前后虚实、干湿浓淡、明暗冷暖一齐下笔,干湿画法巧妙结合,灵动用笔潇洒流畅,大小笔触对比、线面对比、简与繁对比、前与后对比、虚与实对比、构成主与次对比,各种不同的线与少量的面和点构成画面,局部色点施以弹撒的技法既对比又生动,潇洒透脱,没有重峦叠嶂的大气,却有荒林野草的神韵,看似景色平平,笔墨不多,却激情涌动,意境深远,充满诗情画意。看到黄惟一教授以深情灵动的笔调、诗人般的感受去倾诉自然,使刘文领悟到,绘画不再拘泥于一物一景的客观照相写实,而是充满激情地、审美地去感受自然、表现自然。贯穿刘文创作中一直追求的表现本真生活的诗情画意的画境,就是得益于黄教授艺术表达的启迪与传授。

1989年初春,川美张方震教授作为刘文的毕业创作导师,进行毕业创作指导。为不受干扰更好地完成毕业创作,刘文在离学校近两公里的校外独自租了一间画室来进行毕业创作。由于刘文的作品没有在教室画,张方震教授就利用放学时间去画室指导。初春的嘉州,还寒气袭人,张教授走得满身是汗。刘文的画室简陋无比,连招待的茶水都没有,张教授完全不在意,一到画室就开始精心指导。怎么使构图中画面老人与羊的动态姿势安排更好,如何使用基底材料做画布肌理底,如何使用媒介剂与颜料使画达到最佳效果,张教授详细讲解着。刘文创作的是彝族老人与羊的情景,表现彝族老人勤劳、艰辛的生活,在张教授的指导下,他的毕业作品《老阿普》,以95分的成绩获得全系毕业创作最高分,作品也留校收藏,当年还被乐师学报、四川日报发表选登。毕业以后,刘文写信给张方震教授倾诉了他想继续艺术深造的想法。张方震教授回信鼓励刘文,告诉他怎么去考研究生,怎么不断追求自己钟爱的艺术,令他终身难忘。

弹指挥间,乐师87级毕业已30余年,那时同学们都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现在都多了几条皱纹,添了几丝白发,同学们每个人在30余年的生活历程中,都有自己的酸甜苦辣,都有自己的人生体验。社会在变迁,学校在发展,人物在变化,但学校育德育才的职能、教师深情的教诲、一代代学子辛勤的艺耕没有变,乐师这片星空已深深地根植于乐师学子的灵魂中,她依旧是那么的热闹与欢欣、静穆与深邃,依旧脉脉地倾听学子们的诉说,殷切地嘱咐每一代学子,艺无止境,唯有前行。